1974年3月初,昆明的知青杨秀丽与张红梅实盘配资门户网,还有一名叫陈建军的男生,从昆明探亲后归来了。三人背着沉甸甸的行李走出潞西县遮放汽车站,他们四下环顾,但并未看到预定的接站人员或车辆。陈建军无奈地苦笑了下,摇头说:“我们提前回来两天了,没理由有专门的人来接你们。你们的行李太重,给我,我来背,咱们步行回去。”张红梅将自己的大提包交给了陈建军,同时接过陈建军背包里的杂物网兜。杨秀丽见陈建军已背着两只大提包,觉得再加上自己的太过于麻烦,就笑着说:“我的包不重,我能拿得动,走吧,或许路上能遇到顺风车。”她将提包背在肩上,独自走在前头。
他们三人是同班同学,张红梅与陈建军在学校时是同桌。经过五年在滇西的插队生活,两人已发展成了情侣关系。杨秀丽本来并不打算与他们一起回昆明,但张红梅恳求她同行。张红梅害怕两个人单独回昆明会被人误会,所以杨秀丽便答应了。一路上,看着张红梅和陈建军亲密无间,杨秀丽心中不免生出些许尴尬和无所适从,也开始有些后悔与他们一同返回。
大约走了五六分钟,一辆手扶拖拉机突然停在了他们面前。拖拉机的驾驶员是个年轻人,他回过头,带着浓重的四川口音问道:“你们要去哪里?我可以捎你们一程。”看到杨秀丽有些犹豫,陈建军笑着走上前,拍拍她的肩膀说:“我们要回莽寒,你要去哪?”“我是三师十二团二营的,就在沪啦一队,正好顺路,快上来吧。”驾驶员微笑着邀请他们。
展开剩余76%这位年轻的驾驶员名叫刘军,来自四川。他于1971年春天来到潞西县,分配到云南生产建设兵团三师十二团二营,主要负责种植橡胶树。他在炊事班当采购员,那天特意去公社粮站为连队拉大米。刘军身材健壮,皮肤黝黑,浓眉大眼,性格憨厚又热情,第一次见面时,他给杨秀丽留下了深刻的印象。随着拖拉机的行驶,杨秀丽忍不住暗自对刘军产生了好感。到达目的地后,刘军帮忙将他们的物品从拖拉机上拿下来,杨秀丽从包里拿出一大把糖果,悄声说道:“谢谢你。”刘军和他们互留了名字后,挥手告别,继续驾驶拖拉机返回连队。
这次相遇之后,刘军的名字深深刻在了杨秀丽心里。几天来,只要闭上眼睛,杨秀丽总能看到刘军的面容。她对刘军产生了强烈的好感,这是她二十年来第一次对一个男生有这样的感觉。刘军也在心中悄然暗暗喜欢上了杨秀丽,甚至常在梦中见到她,这一切都成了他内心的秘密。几天后的一个晚上,杨秀丽也忍不住开始想起刘军。她很想去他的连队看看,可是两人并无亲戚关系,又是各自的陌生人,这让她找不到理由去探望他。
有一天,杨秀丽和张红梅在回家的路上聊起了刘军,张红梅注意到杨秀丽在提到刘军时总是赞不绝口,甚至提到刘军四川话的声音特别有魅力,忍不住打趣地问:“秀丽,你是不是喜欢上了刘军?”杨秀丽的脸刷的一下红了,她轻轻推了张红梅一把,没有再多说。
端午节那天,早晨寨子里的乡亲们送来了许多粽子和煮鸡蛋,队长破例放了一天假,允许大家休息,谁有需要,还可以去公社供销社买些生活用品。吃过早饭,张红梅小声问杨秀丽:“要不要我陪你一起去看看刘军?”杨秀丽看着张红梅,有些害羞地说:“那天我们回昆明,刘军送我们回来,我得去感谢他。”于是,杨秀丽把几个粽子和两个煮鸡蛋装进包里,和张红梅一起走了四里路,去找刘军的连队。
经过一番询问,他们终于找到了刘军的连队驻地。可惜刘军不在炊事班,他去菜地拉菜了。炊事班的一位女同志告诉她们,刘军很快就会回来,并热情地让她们坐下等。大约半个小时后,刘军终于开着拖拉机回来了,他看到杨秀丽和张红梅,愣了一下,马上有些不好意思地挠了挠后脑勺:“你们来有什么事吗?”“没什么大事,今天特意过来谢谢你。”张红梅笑着说,并指了指低头的杨秀丽。
刘军羞红了脸,低下头看了看,不好意思地说:“今天中午你们可以在这里吃饭,我们今天有点特别,杀了一只猪,想请你们一起。”杨秀丽有些腼腆地回答:“我们马上要回去,知青点今天也有特别的饭菜,队长给我们送来了两只鸡。这是老乡们送的粽子,给你带些尝尝,感谢你上次从县里把我们送回来的。”她从包里拿出了几个粽子和煮鸡蛋递给了刘军,两人互相挥手告别,转身走向回程的路。
刘军拿着杨秀丽送的粽子和鸡蛋走到炊事班,他交给了女炊事员,随后把杨秀丽和张红梅送到了公路旁。他站在滇缅公路的标志性路碑旁的那棵大青树下,脸有些发红地说:“以后有空再来玩,明天我还去公社拉大米,如果你们有啥需要,尽管告诉我。”杨秀丽有些羞涩地回答:“我有一封信要寄给昆明,你能帮忙吗?”刘军微笑着答应:“明天早上八点我从连队出发,五分钟就能到这里,等我,我会帮你寄出去。”
那封信其实不需要特别送到公社,公社的邮递员每两天都会到村里一次。但杨秀丽心里清楚,她这么做是希望借此机会能见到刘军,再次感受到他那份温暖的关怀。
发布于:天津市日升策略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