公元589年,隋文帝杨坚决定在“大义公主”即将返回突厥之际,送她一份珍贵的礼物,以显示自己对这位公主的重视。为了这份礼物线上最大的配资平台,杨坚遍寻宫中的珍宝库,却始终没有找到合适的物品。正当他陷入沉思时,宰相高颎突然提起一件宝物。
高颎告诉杨坚,晋王杨广在灭陈之战中从陈国皇宫掠得一件翠玉屏风,这件精美的屏风非常合适送给大义公主。杨坚听后心生喜悦,然而当他得知这件翠玉屏风一直在杨广的府中时,心中不免一阵愤怒,认为杨广迷恋此物,丧失了应有的理智。杨广自得其乐,怎会料到这件屏风会成为他和父皇之间的争执焦点。
杨广得知隋文帝有意取走屏风后,内心并不愿轻易放弃。为了保住这件珍宝,他连忙将问题交给自己的心腹,杨素。杨素赶到后并没有如杨广所愿地帮他想办法,而是提出了一个出人意料的建议——将这件屏风送给太子杨勇。杨素为何提出这个建议?原来,杨素深知当时的政治局势。
展开剩余83%大义公主原是北周的千金公主,在北周灭亡后,她被嫁给了突厥的可汗。北周灭亡后,她曾有过复仇的念头,但因势力悬殊,最终只能假意投向隋朝。隋文帝为安抚突厥,决定赐予她“杨”姓,并封她为大义公主。这一切使得隋文帝必须向大义公主展示自己的恩宠,而送一份合适的珍贵礼物,便成了必要的举动。
当杨广得知隋文帝已经决定将这件翠玉屏风送给大义公主时,他心里很不情愿,明知道自己无法阻止,却也不甘心就此放手。杨素洞察此局面,见杨广仍然无法作出决断,便提出将屏风送给太子杨勇。这一计一方面能消除杨坚对杨广的反感,另一方面也能让杨广从这场风波中脱身。
然而,杨广对这一提议感到十分不满。毕竟,他一直在谋求太子之位,怎么可能甘心将这件珍宝送给一直竞争自己的杨勇?但杨素的巧妙之处在于,他精准把握住了杨广的心理,告诉他:若是屏风留在杨广手中,反而会引来隋文帝的更多怀疑。将屏风转赠给杨勇,不仅能避免杨广的进一步嫌疑,反而还能让太子为此承担责任,转移隋文帝的怒火。杨广听后终于心动,便按照杨素的建议,将屏风偷偷送到了杨勇府上。
杨勇看见这份礼物后大喜过望,丝毫没有察觉到这是杨广和杨素合谋的结果。与此同时,隋文帝与高颎谈话后,得知杨广藏匿珍宝,怒不可遏。杨广随即被召入宫中,隋文帝对他一通斥责,指责他玩物丧志。杨广心生一计,便告诉隋文帝,屏风已经转交给太子杨勇了。
隋文帝闻听此言,虽心中仍有怒火,但随即前往东宫寻找杨勇。刚到东宫,隋文帝便见到杨勇正在与众多美丽妾侍一起欣赏这件翠玉屏风,便愤怒地给予了杨勇一记耳光。杨勇被打得昏头转向,始料未及。隋文帝此时才意识到,自己完全中了杨广与杨素的计,杨勇正是为这场权力斗争的牺牲品。
此时的杨素,凭借这一“翠玉屏风”巧妙地将杨广从隋文帝的怒火中救了出来,而杨勇则深陷泥潭,背负了“占有珍宝”的不名誉之责。更为巧妙的是,杨素通过这一局,成功引发隋文帝对杨勇的怀疑,为杨广争取了更多的支持。
杨素在这场权力斗争中的角色并不简单。他本是北周宇文护的心腹,后来随着宇文护被毒死,他顺势投靠了新帝宇文邕,之后又辅佐周宣帝,最终凭借自己的手段进入隋朝,获得了隋文帝的信任。杨素深知权力的游戏,他在隋朝如鱼得水,不仅掌握军政大权,还在许多关键时刻为杨广提供了极为精妙的谋策。
杨素的聪明才智让他在不同的朝代中游刃有余,但他也深知,权力的争斗永无止境。当他决定辅佐杨广之时,便开始以各种手段削弱太子杨勇的影响力。杨素通过传播杨勇的负面消息,使得隋文帝对杨勇产生了深深的疑虑。他甚至不惜将杨勇的叛国之事公之于众,最终通过巧妙设计,成功让杨勇被废。
在杨广登上太子之位后,杨素进一步加强了自己在朝中的地位。为了确保杨广能够顺利继位,他不仅设法废除了楚王杨秀,还不断地在隋文帝身边布置自己的亲信,监控隋文帝的一举一动。正当杨广即将正式继位之际,杨素通过一封信让隋文帝了解杨广的心态。信的误送,给杨素创造了一个绝佳的机会,他成功地通过这个机会布下了最后的棋局,最终让杨广继位。
杨素帮助杨广登基后,自己也成为了隋朝的核心人物之一。然而,杨素深知,权力的维持往往依赖于个人的生死。在杨广逐渐掌握帝位后,杨素开始感受到来自杨广的威胁。尽管表面上杨广关心杨素的健康,实则早已心生杀意。杨素意识到,自己终将走向死亡。
最终,杨素因病去世,而他助杨广逆袭的那段历史也成为了后人津津乐道的谈资。杨广登基后的政治格局,也因杨素的布局而彻底改变,成为了隋朝历史中不可忽视的一部分。
最后,值得一提的是,杨广对杨素的态度逐渐变得冷酷无情,他不仅残忍地废除了自己的哥哥杨勇,还最终为自己的权力付出了沉重的代价。而杨广的墓葬在2013年被发现时,巧合的是,墓地所在的项目老板竟然叫“杨勇”。这一巧合引发了网友的广泛讨论,仿佛是历史对这段兄弟恩怨的再次诉说。
发布于:天津市日升策略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