7月18日,静安区揭牌成立党建引领物业治理实习实践基地,业委会执行秘书训练营同步开课。今年,静安区首创青年学生群体参与“业委会执行秘书”工作模式,既为党建引领物业治理注入源头活水,也为青年学生搭建了深入基层、实践成长的全新平台。首批来自上海城建职业学院、复旦大学、同济大学等学校的近50名学生已在静安14个街镇报到上岗,在参与到业委会日常工作的同时,还将接受系统的业务能力培训。
作为高校学生实习实践的优质平台,党建引领物业治理实习实践基地将与多所高校紧密合作,率先将学生实习实践内容聚焦在业委会规范化建设领域,引入一批高校青年学子承担业委会执行秘书等岗位的工作。学生可以通过深度参与到社区实地调研、协助组织业主大会、帮助业委会制作各类文书等工作中,不断拓宽基层视野、增强实践能力。
为推动业委会全生命周期规范化建设,这两年,静安区不断创新。
针对部分小区业委会“选人难、换届难”的痛点,静安区主动破局,为业委会引入“源头活水”,着力挖掘居民区的党员骨干、退休干部与专业达人,建立“先锋库”“智囊库”和“榜样库”,为全力打造过得硬、干得好、看得见构建起坚实的人才储备体系。这一举措已在各街道开花结果。如,静安寺街道的“同心楼组党建”团队模式,将一批批热心公益、能力突出的居民纳入“人才地图”,为业委会建设源源不断地注入了新鲜血液。
“人才库”满了,“选举路”也得铺平。针对业委会换届“周期长、流程多、任务重”的痛点,静安区用数字化、标准图等赋能手段给出了答案。“换届选举,现在点点手机就行!”临汾路街道的“治业有方e平台”,把过去线下跑断腿的流程,变成了线上的几步操作:节点提醒、文书生成、即时反馈……数字化标准流程,让换届工作省时、省心又省力。“照着图走,准没错!”天目西路街道则把复杂的流程画成了一张清晰的“作战图”,依托大数据给候选人资格“把关”,配发《指导手册》,创新“流程可视化导图+关键环节提醒单”工作法,让复杂的流程变得一目了然。
业委会不仅要“干得好”,更要能“办实事”。面对物业治理中棘手的“硬骨头”,静安区亮出党建引领物业治理“组合拳”,通过引入专业力量、搭建协商平台、激活居民参与,有效化解治理困境。芷江西路街道通过购买第三方专业服务,设立业主服务中心,建立业委会指导工作站、法律法规工作室、审计审价工作室、矛盾协调工作室等“全科诊所式”服务平台,为治理难题提供常态化、专业化支撑服务;共和新路街道申地居民区创新“申+善治联盟”,整合8家业委会、6家物业公司,联合市二中院“乔法官工作室”,形成自治、共治、法治同频共振的善治格局。
今天揭牌的静安区党建引领物业治理实习实践基地,是构建集理论学习、实务操作、经验交流和能力提升于一体的综合平台,将聚焦住宅小区物业管理这一民生关键领域炒股网站,为居民区社工、业委会成员、物业服务企业骨干以及立志投身基层治理的青年人才,提供前沿一线实践实训载体。
日升策略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